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科竞赛 >> 正文

我院“问鼎电科——特高压套管检测技术”项目备赛纪实

发布者:邢江波 [发表时间]:2025-06-19 [来源]: [浏览次数]:

为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培养一批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熟悉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培训交流在各地相继举办。在竞赛筹备期,我院创客空间成员表现亮眼、备受关注。他们带着“问鼎电科——特高压套管检测技术”项目,在这场科技盛宴中展现出独特的创新风采与实力。

项目团队攻克三大核心技术:硬件架构上实现多模块协同运作,采用FPGA芯片构建精准时序控制系统,大幅提升检测稳定性;软件算法层面首创介质损耗因数动态解析模型,融合改进型插值算法与同步锁相技术,突破介损角测量精度至0.01%量级;配套开发的跨平台智能诊断系统搭载可视化交互界面,实现检测数据三维图谱解析与智能报告自动生成。

产业融合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正深刻改变着各行业的面貌。这一概念指的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的动态过程。

该系统测量精度高,创新性集成物联传输与云端智算平台,构建电力设备“检测-诊断-预警”全链式运维体系。其大规模应用可实现电网设备状态感知能力的革命性提升,精准防控特高压套管绝缘故障风险,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问鼎电科”项目在2024年“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金奖,同步入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选拔,并荣获河南赛区三等奖。研发团队集结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青年精英,以硬核科技实力诠释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担当。

王新钰凭借扎实的电力检测专业知识引领团队,在DDS信号发生器设计阶段带领成员攻克稳定性和低失真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高性能设备;郎亚琪主导硬件架构规划,运用深厚电路设计能力解决信号失真问题;甄墨含创新采用三同轴电缆连接方式,显著改善微电流采集模块的信号干扰与泄露问题;徐泽军融合最小二乘拟合算法与数字正交算法优化介质损耗角正切计算精度,为智能诊断提供算法支撑;徐清敏通过研究信号传输特性夯实微电流检测数据基础;李炫岑在上位机软件核心算法设计中提升绝缘性能评估准确性;何旭辉基于运算放大器精密选型降低测量误差;田沐冉则开发出集数据采集、处理及可视化于一体的智能操作界面,全面增强系统智能化水平。

这些创客空间的成员们以智慧为炬、汗水为墨,在特高压套管检测技术的创新征途上披荆斩棘,用数字编码的精密与工程美学的执着,铸就了特高压套管检测技术攻关的里程碑。期待他们延续创新势能,在即将到来的技术巅峰对决中保持领跑优势,以科技之光点亮赛场,摘取荣耀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