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3点,我院在3314教室成功举办了一场以“人工智能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成果”为主题的推广分享会。本次会议旨在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向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转型。我院刘逸凡和王建波两位老师进行了分享,全体任课教师参加。

刘逸凡分享了《人机协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单片机原理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该项目聚焦传统工科教学中的“四维困境”,通过构建“AI+BOPPPS”教学模型,打造了AI驱动的个性化学习平台、AI增强的项目式教学模式以及人机协同的高阶编程思维范式。利用自主研发的“单片机教学助手”AI智能体,实现从课前预习到课后巩固的全流程个性化支持,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软硬件协同调试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该模式已覆盖3个专业6个教学班,学生成绩和项目完成质量显著提升。

王建波则以《生成式AI赋能的CAD建模实践教学新范式—“描述即建模”的教学模式研究》为题,展示了在《数字化工程建模》课程中利用生成式AI进行“图生3D”、“AI识读工程图”、“AI辅助建模操作”及“AI评价建模效果”等一系列创新实践。通过腾讯混元3D、豆包大模型等AI工具,学生能够通过文字描述生成机械零件图像、识别工程图结构、自动生成建模步骤,极大提升了建模效率与准确性,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
两位老师的汇报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攻克教学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显著优势,初步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教学范式,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院长代克杰在总结中明确指出,学院将持续支持教师们开展AI赋能的教学改革,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专业教学的广泛且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杰出工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