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潜力及合理使用方式,我院各教研室于2月21日下午3点分别开展了“AIGC讨论”活动。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背景下我们能做什么怎么做”及“对学校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首先,老师们讨论了如何利用AI工具(如Deepseek)来辅助教学,例如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掌握情况,生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辅助教师快速生成课件、练习题等,节省时间。
学生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Deepseek在这一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虽然AI可以快速生成文献综述、论文框架等内容,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确保论文的核心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用AI生成论文后,老师们需要采用更有效的考核方式(如毕业答辩),以全面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科研领域中,生成式AI依然有巨大潜力,比如Deepseek可以快速生成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等,帮助作者快速梳理思路并完成初稿。也可以提供编程建议、代码优化方案,从而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无论如何,在使用生成式AI也需要注重其局限性,比如缺乏深度和创新性,因此必须进行二次审核和改进。
讨论中老师们一致认为,要正确应对AIGC带来的挑战。如教师角色要转变,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变,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在学生学习上,应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AIGC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避免滥用或依赖;在作业和考试中,明确AIGC工具的使用规范,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老师们必须重视技术伦理与风险防范,明确技术使用的边界和责任。加强对AIGC生成内容的审核,确保其准确性、科学性和合法性。
最后老师们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